北京一地接导游带团时中暑去世,才48岁…… 导游北京中暑
北京一地接导游带团时中暑去世,才48岁……
记者从北京多位导游处了解到,7月2日,一名北京地接导游,在颐和园带团游览时因中暑送医,经抢救无效而离世。
北京青年报记者多方核实后了解到,此事发生在7月2日,去世导游姓龚,年仅48岁。
据了解,这位龚姓导游此前为专职出境领队,“走北欧线的”,是家里独子,父母均年事已高。前两年他转接国内团,成为地接导游。此外,据业内人士透露,该导游以前曾经是竹园国旅的一名领队,后来从该旅行社离职。
近期,北京经历持续高温,曾创下连续3天最高温度突破40度的历史纪录,而北京的旅游市场也随着暑期到来而急剧升温,提醒广大游客及户外工作者注意防暑降温。
另外,北京市应急局近期会同市相关单位对2023年7月份北京地区自然灾害风险形势进行分析后判断,7月份本市将进入自然灾害高发期。其中,极端高温热浪灾害风险不容忽视。市应急局介绍,7月份,预计本市降水量接近常年同期,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近期本市已出现多次35℃以上高温天气。根据气象部门预测,7月份平均温度比常年同期偏高,高温日数略偏多,出现阶段性高温热浪的可能性大。”
相关负责人介绍,高温对露天作业、老、弱、病、幼等人员都有一定影响,需重点防范高温高湿环境下有限空间作业中毒窒息风险。广大市民请关注高温预警,尽量避开正午时段外出,缩短户外停留时间,做好防晒保护。户外工作者可以提前服用防暑药物,注意劳逸结合,及时补充能量、水分;当出现头晕、乏力等轻微中暑症状,应立即离开高温作业环境,到阴凉通风处休息。
来源澎湃新闻、北京青年报编辑苏航责编戴宇审核廖爽
原标题:北京一地接导游带团时中暑去世,才48岁……
阅读原文
北京一导游中暑死亡,高温季节,中暑后能不能喝冰水或冰镇饮料
7月2号,北京有一名导游中暑送医后抢救无效离世,其实上一轮高温的时候,就发生过一例中暑死亡事件,当时我还写了一篇文章:
而与北京这个中暑事件相关的新闻是,这两天又有关于夏季夜跑喝冰水后抽搐倒地的视频在广泛传播:
个人以为,喝冰水和患者倒地抽搐有前后顺序,但不一定有因果关系。因为导致抽搐的原因有很多,癫痫、中毒、中暑、心脏病发作等,都会抽搐。
那么,中暑了,能不能喝冰水或者冰镇饮料呢?我认为能!
原因一:冰水可以补充水分,中暑出汗多就是损失了很多水分,就是应该补充水分。另外,出汗还会损失电解质,所以喝冰镇饮料,尤其电解质饮料更好。
原因二:中暑就是要降。冰水或者冰镇饮料,对降低体温一定有帮助,其实帮助并不大浸泡在冷水里或者冲冷水澡帮助更大,热射病的患者应该迅速降温。
患者要清醒,不能昏迷,因为昏迷的患者无法吞咽,给患者吃喝任何东西都会造成患者误吸或者窒息。所以,不能给昏迷患者喝冰水和冰镇饮料。
喝冰水不会导致心梗,心梗是冠状动脉狭窄和阻塞造成的,喝冰水或者冰饮料不会造成冠状动脉狭窄和阻塞。有人说会造成冠状动脉痉挛,其实也不可能:
因为,冰水或者冰饮料,进入到胃肠道之后,先通过门脉系统进入肝脏,再从肝脏进入下腔静脉,从下腔静脉进入右心系统,从右心系统进入肺循环,从肺循环进入左心系统,从左心系统进入到主动脉,从主动脉进入冠状动脉,这时候,冰饮料早就变热了!
所以,冰水、冰镇饮料不会造成冠状动脉痉挛,更不会引起心梗。热了、渴了、就喝冰水和冰镇饮料吧!
当然,如果你胃不好,造成胃痛还是有可能的,喝的太多,造成胃胀也是有可能的。
反而是脱水大量出汗,补水不及时可能造成血液粘稠,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诱发心梗!
北京一导游在颐和园中暑晕倒,抢救无效离世,网友:40度还工作
0分享至随着天气一天比一天炎热,可以说各地都是比较炎热的,随着一个接一个意外的发生,也是时刻提醒着我们大家要注意安全,这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媒体:一名北京地接导游在颐和园中暑送医,经抢救无效死亡
原标题:媒体:一名北京地接导游在颐和园中暑送医,经抢救无效死亡
记者从北京多位导游处了解到,7月2日,一名北京地接导游,在颐和园带团游览时因中暑送医,经抢救无效而离世。
近期,北京经历持续高温,曾创下连续3天最高温度突破40度的历史纪录,而北京的旅游市场也随着暑期到来而急剧升温,提醒广大游客及户外工作者注意防暑降温。
另外,北京市应急局近期会同市相关单位对2023年7月份北京地区自然灾害风险形势进行分析后判断,7月份本市将进入自然灾害高发期。其中,极端高温热浪灾害风险不容忽视。市应急局介绍,7月份,预计本市降水量接近常年同期,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近期本市已出现多次35℃以上高温天气。根据气象部门预测,7月份平均温度比常年同期偏高,高温日数略偏多,出现阶段性高温热浪的可能性大。”
相关负责人介绍,高温对露天作业、老、弱、病、幼等人员都有一定影响,需重点防范高温高湿环境下有限空间作业中毒窒息风险。广大市民请关注高温预警,尽量避开正午时段外出,缩短户外停留时间,做好防晒保护。户外工作者可以提前服用防暑药物,注意劳逸结合,及时补充能量、水分;当出现头晕、乏力等轻微中暑症状,应立即离开高温作业环境,到阴凉通风处休息。北京中暑离世导游工作细节披露,高温下如何防护
本周北京出现连续两天超40℃,这在北京七月的历史上还是首次出现,而六月份还有过三天超过40℃,更是有记载的气象历史当中所没有过的。
本周四,北京市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信号,而这还毕竟只是七月刚刚开始,今年的夏季会不会因为这热而显得格外漫长?我们该怎么面对?尤其是很多暴露在户外的劳动者健康如何防护?7月2日,北京一名导游因为热射病抢救无效而死亡,如何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新闻周刊本周视点关注:高温下的保护。
连续3天最高气温突破40℃
进入六月后,北京创下了连续3天最高气温突破40℃的历史记录。与此同时,北京的旅游市场也随着暑期到来而急剧升温。
本周日,就在这火热天气下的火热景点中,一名北京地接导游,在颐和园带团游览时因中暑送医,经抢救无效而离世。
去世的导游姓龚,今年49岁,体重约有200斤,没有基础病,从事导游工作已经有20多年了,之前一直在做欧洲国家的出境游带队导游工作,疫情期间他转接国内团,因为资历比较老,同事和朋友们都会喊他“龚哥”。刘鑫与他曾在一家公司工作过,两人私交很好,进入暑期后,虽然没怎么交流,但是通过朋友圈也都了解彼此的动态。
这样的工作状态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出事当天,龚哥所接待的研学团是第3天的行程,早上8点钟从酒店出发,去往颐和园。
龚哥选择的旅游路线,是从颐和园的东宫门进入,再从东宫门出的一条约有1.5公里的步行路线,游览这条路线大约花费两个小时。
到了饭店后,大巴车司机发现“龚哥”状态非常不好,已经昏了过去,便拨打120急救电话。送医之后,“龚哥”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死亡原因上写的是“热射病”。龚哥的去世让刘鑫一时间难以接受。但是由于自己手上还有旅游团需要接待,所以刘鑫不得不快速地回到工作中。
由于北京许多酒店已经接近饱和,刘鑫带队的研学团只能选择住在燕郊的一家酒店。本周四早上6点,他带着来自四川的40人研学团去往北京动物园。
虽然刘鑫担心小朋友中暑,不断的提醒大家喝水,但是在游览过程中,还是有人因为高温而流了鼻血。
随着高温天气的持续,加之暑期游客的增长,一些室外旅游景点的短板也随之暴露出来,很多景点缺少降温或遮阴设施,不只是游客需要避暑降温,满负荷的导游和旅游大巴司机也同样需求,为此北京市旅游行业协会发出了呼吁。
为外卖员和快递员们撑起
有人说天气面前人人平等,其实不一定,有的人在家里待着或者办公室里空调一开,全天都不用怎么出屋,热的感受就没那么强烈。但我们不用出屋就享受的外卖、快递,是烈日里奔波的快递小哥送来的,他们在高温下正过着怎样的日子?我们要为他们想一些什么?
到了饭店后,大巴车司机发现“龚哥”状态非常不好,已经昏了过去,便拨打120急救电话。送医之后,“龚哥”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死亡原因上写的是“热射病”。龚哥的去世让刘鑫一时间难以接受。但是由于自己手上还有旅游团需要接待,所以刘鑫不得不快速地回到工作中。
由于北京许多酒店已经接近饱和,刘鑫带队的研学团只能选择住在燕郊的一家酒店。本周四早上6点,他带着来自四川的40人研学团去往北京动物园。
虽然刘鑫担心小朋友中暑,不断的提醒大家喝水,但是在游览过程中,还是有人因为高温而流了鼻血。
随着高温天气的持续,加之暑期游客的增长,一些室外旅游景点的短板也随之暴露出来,很多景点缺少降温或遮阴设施,不只是游客需要避暑降温,满负荷的导游和旅游大巴司机也同样需求,为此北京市旅游行业协会发出了呼吁。
为外卖员和快递员们撑起
有人说天气面前人人平等,其实不一定,有的人在家里待着或者办公室里空调一开,全天都不用怎么出屋,热的感受就没那么强烈。但我们不用出屋就享受的外卖、快递,是烈日里奔波的快递小哥送来的,他们在高温下正过着怎样的日子?我们要为他们想一些什么?
上午早半小时到站,下午晚一小时离站,是这个位于商圈附近站点的员工们应对酷暑的新派送模式。近日的高温,让快递小哥们留的汗水比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