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开展研学旅行的难点及其应对的探索 组织学生出去旅游

中小学校开展研学旅行的难点及其应对的探索

0分享至

有思想有深度生活即教育

研学旅行在教学方面的困扰

1.教学目标模糊,立德树人的内容深度不够

学校在开展研学旅行工作的时候,相关部门已相继出台了部分制度和文件,更有部分教育主管部门附上了相关的基地与研学的场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校在开展研学旅行前的调研考察困难,提高了学校的组织效率。但是这也一定程度上使得学校在课程场景设计和编写校本研学大纲时,难以抓住适合自身学校和学生的特点进行知识提炼。根据调查研究,目前中小学研学活动大概通过两种方式进行研学线路的课程设计:一是由学校任课老师或组建的研学小组自行设计旅行线路、交通、安全、食宿、组织动员、课前温习等工作;二是完全委托旅行社或者春秋游等校外教育机构设计研学旅行产品。

从调研来看,通过第二种方式开展研学旅行的学校更为普遍。如果从家长、消费者视角看待此类研学活动的组织、效果和学生反映,研学旅行的活动好像算是一场教学活动。但如果深耕此类的活动组织和策划来看,此类活动不仅存在潜藏的风险,同时还体现出教学目标模糊、立德树人的内容不足等多方面问题。

在相关的文件当中,明确写出研学旅行应该体现公益性的原则,研学旅行不得开展以营利为目的经营性创收,可这种甩手工程承包给旅行社往往会出现各类涉及敏感利益往来和学生中途产生自费的情况。从教育的角度思考,这种活动虽然一定程度上也达到了拓宽视野,寓教于乐的效果,但仅仅是一次皆大欢喜的“成长快乐”活动,实在很难体现集体出行、综合学科的多维度学习,和德育工作相结合的教学活动。

2.社会对研学的期望和理解有误差

长期的紧张学习,严重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和发展,在一些学校,边缘学科和课程还面临着被主科挤压的情况。从校内课程就能看出学校在教学任务和期望上的主要方向,再从研学旅行的角度来看,主要是以走出教室,面向社会,从行动和感知来接受旅行中学习的研学活动,显然已经成为学校、社会、家长眼中的另类。虽然教育主管部门接连下发文件,强调研学的重要性,但是如果不将研学旅行作为与学生毕业、升学、评优逐步挂钩,难免会一直出现此类互为矛盾的现象。

假如研学旅行与教学挂钩,那么正面导向的教学目标、资源、人力、财力等等就会倾斜,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从而影响社会大环境和整体的教育模式,激发开辟出学校的第二课堂。

3.顶层设计制度规划力度不大

从调查来看,教学计划内的研学旅行工作,没有顶层设计的规范,学校难以高效的调用人力、物力、财力支持研学的推进,进而也就很难激发教师的能动性;参与研学旅行工作的旅行社、教育机构往往不具备教学的常识,对教育学、心理学没有基本的概念,在参与学校的配套执行时,往往也只是注重形式和利益,对于学校的整体教学很难参与也参与不进去。

研学旅行既然是教育教学的一部分,是学校教学计划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在开展研学旅行的同时,难免又会面临成果评价、经费的筹措、监督管理及奖惩的评判等多方面的困扰。

1.管理粗放,机制制度的缺位

虽然部分试验区和试点学校已经开始将研学旅行慢慢融入地理、语文、历史、体育、综合实践、劳动技术等学科的教学计划当中,但研学旅行作为综合实践的一部分,它的学科定位和地位一直摆在空余的位置上。学科的融合开展,往往根据某老师个人的喜好,和某一课程却有所需而进行的活动来开展。这种粗放式教学的主要原因是教育主管单位的机制缺位所带来的。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研学旅行的课程内容没有确定性;二是师资培训和教学能力的培育还迟迟未开展,难以形成区域交流、教学调研的活动机制;三是,安全保障机制还不够完善,随意安插的体育老师,自行购买的商业保险,随行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保障能力如何,这些都还处于模糊地带;四是组织、宣传、统筹管理的机制老旧。

目前,开展研学旅行的学校,大多完全交由家委会和家长自发组织、收支自理来开展研学旅行的经费筹措,从长远来看,完全依托于家长来支持研学旅行的开展将难以持续下去。开展此类研学活动,往往需要调查、摸排清楚每一位家长的需求和想法,从经费的收缴情况来看,价格的控制也直接影响着研学的质量。这种本末倒置的研学旅行工作,将会导致研学的时间多出现在寒暑假、偏远地区、成本较低的基地、服务配套较差的场地等情况。更有甚者会出现,因家庭贫困导致学生难以出行,有失教育公平的现象出现。

解锁研学困境的“金钥匙”

1.明确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延伸对常态研究性教学的探索

综合实践不仅是一门综合学科,更是一门行动的德育课程,学生通过走出教室感受对社会的理解,通过研学导师来吸取社会上积极正面的能量,提升自己对世界的认知。通过自身的学习和能力的提升,延伸自己的教学能力,探索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对于老师来说也能够在研学旅行当中成长收获。在开展常态化的教学工作时,多想一想如何把教学课程作为延伸,比如把学校文化和校风建设作为校本研学的探索,这都会为教师在探索新颖的教学方式上提供帮助。

2.加强顶层设计,加深政府组织联动与制度建设

研学旅行教学活动的开展离不开主管部门的牵头、学校的积极组织、家校的支持和社会机构、教育科研单位的帮助等单位的参与。笔者在参与研学旅行的教学活动中,也通过在多方联动统筹推进研学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困惑,和想法提出了如下制度建设的意见。

首先,构建考评完善、评价机制合理的制度。在实施设计考评的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到评价的理念、主体、内容、方法、结果、反馈等,要有多方面的构建。研学旅行评价体系的构建是教学转变的核心要素。因此,我们必须要从多维度、全方位、参考多学科融合的角度,借鉴国外中小学校和国际课程等有关的评价考核、信用体系搭建、国际标化考试组织等多种参考标准来进行评价。同时,还要从法律和教育公平的角度来对评价进行保障。

其次,规划好研学旅行的安全规范和机制体系的搭建。司法公安系统是研学旅行文件中,十一个部委里重要的单位。目前中小学保险、旅游险、意外险等普及范围和制度建设已经较为规范,可也存在理赔机制不合理,界定模糊、保额标准不统一,理赔效率低、校方和第三方责权划分模糊等情况。因此,应该尽快制定学校、教师、第三方机构的“尽职

(0)

相关推荐